天堂在召唤 STEPPING HEAVENWARD [美]伊丽莎白·普伦蒂斯 著 游兵 译 甘肃美术人民出版社 出版前言 为什么要出版这样一本 19 世纪的日记体灵修小说呢? 答案还得从该书作者说起。 本书作者伊丽莎白·普伦蒂斯出生在美国一个敬虔的基督教家庭,其父是著名牧师爱德华·佩森。她从 小文学素养深厚,写作才华横溢,自 16 岁起就经常在波顿畅销杂志《青年之友》上发表诗文,深受欢迎。1845 年,她与长老会牧师兼神学院教授普伦蒂斯( George Prentiss)结婚,定居纽约。这段时期,她从事青少年教育工 作,深获学生爱戴。1856 年,当地瘟疫流行,她的两个孩子先后被病魔夺去了年幼的生命。 中年丧子,使这位多病的慈母愁肠寸断。一天晚上,当她与丈夫从墓地回家,经过两个孩子空荡寂静的卧 室时,她触景生情,悲从中来,泣不成声:“我们的家破碎了,生活被毁了,希望落空,美梦幻灭,我真的觉得活不下 去了!”丈夫安慰她道:“但正是这样的时刻,更显得神爱我们更深!正像我们爱我们的孩子一样。当他们在痛 苦、疾病、患难中时,我们不是更爱他们,更关怀他们吗?”丈夫离去后,她拿起圣经来研读,又拿起圣诗翻阅。 当她看到女作家亚当斯写的圣诗《更加与主接近》时,被深深感动,仿佛看见了雅各梦中的天梯。心想:雅各 既然能在流亡之中与主更加接近,我为什么不能在苦难之中爱主更深呢?要走出自怜、自谴、怨天尤人的境 地,才能战胜试炼,以感恩的心来颂扬上帝的大爱。于是,圣灵激荡,心中涌出一首圣诗《爱主更深歌》( More Love to Thee,O Christ);写成后,心中充满了安慰和喜乐。此诗于 9 年后才正式发表,后由作曲家多恩( William H. Doane)谱曲,成为圣诗史话上的经典力作。 切愿爱主更深,更深爱主!我今屈膝求恳,成此心意。 这是衷心渴慕,爱你更深,我主,爱主更深!爱主更深! 前我追求荣禄,安闲逍遥,今只寻求基督,福分上好。 这是唯一渴慕,爱你更深,我主,爱主更深,爱主更深! 忧伤尽可施威,横加苦痛,但你使者何美,带来歌颂。 与我同声唱出,爱你更深,我主,爱主更深,爱主更深! 至终呼吸短促,歌声轻微,我心仍要发出,祷告赞美。 我心仍是渴慕,爱你更深,我主,爱主更深,爱主更深! 伊丽莎白自幼体弱多病,又不断经历苦难和死亡,在挣扎痛苦中仍继续保持对上帝的信、望、爱。这种张 力促使她以日记体的形式写下一本带有半自传性质的小说《天堂在召唤》( Stepping Heavenward),记录了一 位普通基督徒女子凯瑟琳从青春期到中年,跨越 20 多年的心灵成长史,真实袒露了其青春期的叛逆、初恋的 迷失、信仰的归正、爱情的纠结、为人妻的挑战、为人媳的压力、为人母的艰难,以及众亲友离世时的悲恸, 自己临终前的感悟………在上述每一步成长阶段中,都贯穿了主人公对自我的更深反思,对上帝的更深认识, 也呈现着她在基督里对自我的更深接纳,在恩典中对上帝的更深信靠,其中不少叙事都是作者自身经历和体 验的真实投射,可谓作者半世沧桑、一生心血,全都凝萃于此书字里行间。 此书甫一出版便引起很大轰动,当时销量就曾达到二十多万册,而且畅销两个世纪之久,至今仍广为传颂。 鉴于此书具有丰富的文学价值、属灵价值、文献价值、历史价值,也正是基于这四种价值的综合衡量, 我们觉得,引进此书对今天的国内基督教图书出版将有深远的意义。 首先,就其文学价值而言,本书无论文字功底还是构思布局,或是人性真实性和复杂性的张力呈现上,不亚 于非基督徒作家写的日记体成长小说,比如《少年维特之烦恼》 《莎菲女士的日记》 《结婚十年》等。本书中 的女主人公出场时有不少缺点,比如性格鲁莽,情绪善变,爱耍小脾气,有点小骄傲,谈不上温良恭俭让,完全不 符合公众视野中单一扁平化的“圣女形象”,反而更像你身边那些活生生的邻家女孩一样,有点萝莉范儿,也 有点御姐派头,她少女时代就桀骜不驯、个性十足,而为人妻、为人媳、为人母后也依然含怒带刺,经常在柴 米油盐家长里短中发发牢骚,抖抖委屈,自怜自怨一下,非常真实接地气。不过,宝贵的是,她活得率真透明,也有 渴望改变自己的心,多少还是愿意接受上帝对她生命的拆毁和重建。因着恩典,也唯独因着恩典,她曾经刚愎、 急躁、骄傲、自私的生命在岁月磨砺中逐渐变得柔慈、平和、谦卑、宽广……这种渐进的转变过程也非常 真实而真诚。正是这种真实感和真诚感让我们看到,基督信仰不是高大上,也不是假大空,而是在有血有泪有 悲有喜的丰富人生中,在有明有暗有善有恶的复杂人性中,伴随着成长各个阶段的挣扎、破碎、软弱、起伏中 破茧成蝶的。相信这一点会对今天本土的基督教文字事工和原创性写作有极大的参考意义。 其次,就其属灵价值而言,本书不亚于《荒漠甘泉》《稳行高处》等经典灵修大作。同样涉及如何更深认 识上帝的性情作为,如何更深认识人性的弱点,如何得救和成圣,如何在各样试炼中忍耐等候,如何思想生与死 的奥秘等重要信仰话题,尤其到了本书后面部分,在岁月的各样试炼中,随着女主人公生命的不断成熟,对恩典 的深入、对上帝的渴慕、对天国的仰望,内心中越来越多的喜乐洋溢,平安涌流,文字化为涓涓细泉、缕缕幽 香,安慰人心,也激励人心。但是,本书又比单纯的灵修书籍更具人情味,具有见证书籍“道成肉身”的张力和 亲切感。正如《希伯来书》12 章 1 节所言,“我们既有这许多的见证人,如同云彩围着我们,就当放下各样的 重担,脱去容易缠累我们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摆在我们前头的路程。” 再次,就其文献价值而言,有西方日记体小说研究者曾撰文指出:“18 世纪起,贵格会、卫理公会、浸礼会 信徒都把写日记作为一种普及的精神生活方式。对清教徒而言,写日记意味着对自我的观察和内省,意味着对 上帝的敬拜和感恩。与非信徒写的日记不同,清教徒并不把写日记看做情感的宣泄和情感的释放,而是把它看 做一种自律的形式:日记是最好的防御措施,即不使灵魂陷入最后审判的债务之中。日记变成清教徒忏悔的替 代品。因此,清教徒日记是日记体小说最主要、最直接的影响者。 ”但是,这种清教徒日记在国内的译介和出 版数量还是屈指可数,可供研究的真实文本更是凤毛麟角,而本书无论从宗教视角还是女性视角而言,都是非 常好的研究范本之一,也望能引起研究学者更多的关注。 最后,就其历史价值而言,更是值得一提。本书出场人物众多,交往甚密,从某个角度展示了 19 世纪美国清 教徒传统下的家庭面貌、教区面貌、社会面貌,以及清教徒职业观、婚姻观、教会观、生死观在现实场景中 的践行。那个时代没有商场、淘宝等全民消费主义平台,所以非常注重体力劳作、过简朴的物质生活;那个时 代没有电脑、ipad、手机微信之类让人眼花缭乱的高科技,所以非常注重属灵书籍阅读和家庭公共敬拜;那个 时代没有邻里老死不相往来的都市藩篱,所以非常注重邻里互帮互助,长辈信徒对年轻信徒自觉负担起属灵 导师的职分;那个时代没有如此开放的自由恋爱风气,所以非常强调父母或长辈在少男少女间的属灵遮盖与 监督职分;那个时代没有避孕、堕胎和女权主义思潮,所以女性不断生养,非常辛苦,迫使她们在艰难中操练爱、 舍己和管教众儿女的智慧;那个时代医学落后,一点小病就会导致迅速死亡,所以迫使信徒和非信徒都不得不 过早逼视死亡这一严峻话题;那个时代教义上更偏重强调上帝的绝对公义圣洁、罪人的全然败坏、末日审判 的可怕威严等,所以会对恩典和律法的关系、称义和成圣的关系、苦难与荣耀的关系有极深平衡性思考;那个 时代没有明确的教会各大事工部门分工,所以探访穷人、照顾病人、收养孤儿、传扬福音反而是每个平信徒 神圣不可推诿的责任…… 那么,追古思今,哪些是今天的时代所缺失的?哪些是今天的教会所缺失的?哪些是今天的个人所缺失的? 我们可以借鉴什么?可以继承什么?相信在细读此书的过程中,答案不言而喻,自在其中。 愿上帝借着这本书来祝福更多本土的作者、读者、学者和思者! 译者序 初译时以为又是某位伟人的巨作,渐渐才发现主人公凯特平凡如你我。她的日记之所以感人,全在一个 “真”字,她真实地记录生活和内心感受,敢于展示自己最隐蔽的心思意念,内心的喜乐、得意、愤怒、不满、 贪婪、苦毒、牺牲、怜悯、自责……让人一览无余,但正是这些真实的情感,阐释了一个基督徒实实在在的信 仰生活。 她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了生命各个阶段的心路历程。她的生活本身就是无言的见证:虽然初恋以未婚夫的 薄情和闺蜜的插足告终,却为她开启了一扇门,开始与上帝建立真实的关系;婚后,丈夫虽一反常态,他的冷落 却催逼她转而寻求上帝的安慰;公公抑郁,小姑刻薄,朝思暮想的妈妈却无法陪在自己身边。凯特愤愤不平,她 在祷告中寻找“悲剧”的答案和解决方案,在长辈的劝勉和见证中寻找生命成长的养分。 但生活就像在海上航行,风浪过后,迎来平静,而平静中又酝酿着下一波风浪。接下来的旅途中,凯特经历 了丧子之痛,丧弟之痛,丧母之痛,身体孱弱的女儿尤娜也差点夭折,她一次次呼求,又一次次在上帝主权性的 作为中顺服。亚伯拉罕献以撒,上帝称他为“敬畏上帝的”,诚然,我们只敢效法他去顺服,却不敢效法他顺服 至此。而凯特,一个平凡如你我的普通女子,竟能以信心的宣告回应掌权的上帝:“假如是他的旨意,我愿将自 己的孩子献上!”柔弱的身躯,坚强的灵魂! 不过,现今时代医疗发达,我们不太可能遇到如此频繁的生离死别,但正如凯特所言,走投无路时容易依靠 顺服,日常生活中却处处充满了试炼,挑战我们的信心和忠心:丈夫白天工作,晚上回家关在书房里继续工作, 妻子能否依然报以温柔和尊重?小姑在家中喧宾夺主,处处唱反调,妻子能否控制不满的情绪、喜乐相待?孩子 们闹个不停,保姆又不尽责,忙碌一天后是否依然感恩?热心探访却换来对方的不屑、是否还能甘心继续服侍? 这些不正是我们每天面对的生活吗?虽然还没进入婚姻,但我和未婚妻一起读凯特的日记时,我们也随着她的 天路历程亦步亦趋。 校订《预备成为帮助者》一书后,与未婚妻一起探讨,书中提出了怎样预备成为帮助者的具体方法。当时 我觉得太好了,借着这本书,我未来的妻子一定是位经过训练的贤妻良母。殊不知,“预备”的背后,需要妻子 付出多大的努力和牺牲。我当时并没有想到过一个女性要成为妻子需要经历的挣扎和试炼如此之巨,也并不 能真正理解妻子在每种状况下的反应。 所以,品读和翻译这本《天堂在召唤》让我扎心,何等后悔每次和她闹矛盾之后的“愚钝”反应。猛然发 现,我虽然和这个女孩在一起,却不能真正走进深爱之人的内心,不能理解她细腻而又不能自拔的情感纠结,导 致了太多我的“不解风情”和她的“对牛弹琴”。若没有看过《天堂在召唤》,我和她下一次吵架会是“我 赢她输”,而我将要“输”掉的是一个“女”人,“贏”来了她未来对我的内心封闭。 男人们也要读《天堂在召唤》,正如女人们可以读《我心狂野》一样。初读这本书时,你可能会觉得女人 简

pdf文档 天堂在召唤

生命建造 > 传记/见证 > 传记 > 文档预览
135 页 1 下载 625 浏览 0 评论 1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天堂在召唤 第 1 页 天堂在召唤 第 2 页 天堂在召唤 第 3 页 天堂在召唤 第 4 页 天堂在召唤 第 5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有 130 页可预览,继续阅读
本文档由 liangzai2021-06-15 20:38:18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恩典在线旨在提供优质的主内资源?( 答案: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