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心志于一事 PURITY OF HEART IS TO WILL ONE THING [丹麦]祁克果 著 谢秉德 译 上海三联书店 目 录 英译者序 自序 第一讲 绪论:人与永恒者 第二讲 悔罪:永恒所差之使者 上篇 志于一事的阻碍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第六讲 第七讲 纷繁世事与高光时刻 所志出于赏报 所志出于畏惧 所志出于自私 有限度的志善 中篇 志于一事的代价 第八讲 随时预备甘受万苦 第九讲 暴露回避的问题 第十讲 受苦者与医治无效 第十一讲 受苦者以聪明揭穿逃避 下篇 志于一事的责任 第十二讲 第十三讲 第十四讲 第十五讲 作为听众的责任 作为个体的生活 志于一事与职业责任 结论:人与永恒者 英译者序 当生活一帆风顺时,很少有人爱读《约伯记》或帕斯卡尔的《思想录》。然而,若有人正认真检 视人生、省察内心,就会觉得这一类书大有必要,因此寻找捧读。 类似地,英语世界无视祁克果足有七十五年之久,最近才愈加热衷于他的著作。祁克果堪称丹 麦的帕斯卡尔,他的作品卓有创见,而且几乎是在六年之内(1842‐1848 年)集中著成的,这段时间极 为高产。他于 1855 年不幸辞世,年仅四十二岁。祁克果影响德国神学整整四十年,最近更有不少风 格迥异的人物都宣称受过他思想的塑造,如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 Karl Jaspers)与马丁·海 德格尔( Martin Heidegger),卡尔·巴特、天主教平信徒思想家西奥多·黑克尔( Theodore Haecker)、 耶稣会的普尔兹瓦拉( Pryzwara),以及西班牙哲学家米格尔·乌纳穆诺( Miguel Unamuno)。忽略 这样一位思想家,大概不能怪英美宗教哲学界闭目塞听,也不能只归咎于语言屏障。好些来自欧 洲大陆及斯堪的纳维亚的人物远不及祁克果重要,却跨越了上述障碍;而早在几十年前,坊间就不 乏斯堪的纳维亚文学的优质译本。因此,英语世界从前对祁克果的忽略和如今的日渐热衷,一定另 有深层原因。 英奇院长( William Inge)在他的著作《基督教圣徒典范》( Types of Christian Saintliness)的结尾, 曾如此称赞英美自由神学家:“文明的人类就是自由主义者的伟大教会,而他们的‘权威’就是文 明的人类所拥有的最卓越的判断力。因此,神学自由主义就是将最优秀的伦理、科学和哲学分别 为圣,当作上帝为人类所定旨意的彰显或启示。”这一宽泛的自由神学信纲有一套唯心主义理论作 为支持,从未认真质疑过上帝心意在人类历史中借着人际与社会关系逐渐启示出来。在富裕繁荣 的世代中,让人接受上述信条实在易如反掌,因此绝不需要召唤出一位叛逆的丹麦先知来挑战自由 神学的根基性理论。然而,世界大战与随之而来的社会政治经济动荡揭露了人性的本相,被人奉为 神明的新经济思想与民族主义更是公然贬抑基督信仰。这些无不迫使自由派省察自己思想的根基, 并反省基督教是否只是最杰出的世俗思想的整合或集锦。它真正的生命、权能、革新力量源头何 在?它的思想为何处于守势,无法积极、有效地扩展?它对人的要求到底又是什么?正是这种心态, 开启了现今英语国家对祁克果这位思想家的兴趣。 《清心志于一事》( Purity of Heart is to Will One Thing)是祁克果《造就性讲演》( Edifying Addresses)系列译成英文的第一篇,成书于 1846 年,收录于 1847 年 3 月 13 日在哥本哈根出版的 《祁 克果造就性讲演集》( Edifying Addresses of Varied Tenor)。 从 1843 年开始,祁克果即开始在《非此即彼》(Either‐Or)与《人生道路诸阶段》( Stages on Life'sWay)这两本重要著作中,从内心角度探究人生的两条道路——审美生存与伦理生存,他的见 解新颖独到,表达富有戏剧张力,文学史上鲜有人能与之媲美。书中人物描写栩栩如生,细致入微, 生动地体现了审美生存与伦理生存。这些作品表明,一个人一旦了解了这两种生存方式真正的含 义与后果,就会发现两者最终都不可靠,从而转向信仰生存。 《恐惧与战栗》(Fear and Trembling),《重 复》( Repetition),《忧惧的概念》(The Concept of Dread),《哲学片断》( Philosophical Fragments), 《最后的非科学性的附言》( Final Unscientific Postscript),这些作品都对信仰生存的不同方面进行 了论述。 这类作品都没有署名祁克果,而是以笔名出版,其论述委婉,做足了预备工作,目的是要揭露读 者目前生活的真相,从而唤醒他们,使他们不再安于现状。 然而,从 1843 年开始,祁克果还同时以真名出版了另外二十多篇造就性讲演。他在这些作品中 直抒胸臆,开门见山地切入信仰生存本身,并从内在角度展开探讨。 《造就性讲演》的丹麦文题目 Opbyggelige Taler 听来有些古怪,难以吸引现代人的兴趣。 “讲 演”一词稍显古板,让人想起旧时那种华丽冗长的演说。其实,《清心志于一事》一书,与祁克果这 一系列的其他作品一样,绝非通常意义上的讲演。这些《造就性讲演》实际上是从未向听众传讲 过的讲章,写出来是要让读者对着自己宣讲。《讲演》理想的受众,是那些读后且能慎思明辨的人。 祁克果一生中常对着自己宣读讲章,为此他确信,这种使用讲章的方法极有果效。创作《讲演》时, 他总要先把内容逐句地大声宣读出来,方才落笔。《讲演》的笔触语重心长,恳切有力,或许原因正 在于此。 这类《讲演》旨在造就或建造生命。丹麦文的“opbyggelig”可直译为“建造” 。尽管在序言 中他谦称自己没有教导的权柄,也并不以教师身份自居,但祁克果所选用的书名却准确地表达出了 他的写作目的。现代人或许更喜欢那些为了娱乐、讲授或刺激读者而写的书,但《讲演》却旨在 “建造”。然而,对祁克果而言,建造生命绝不像自家院里加盖一间房或是装修公寓时改换结构那么 简单。不是的,他所说的“建造”,需要人们先放弃老地基所带来的安全感,而甘愿付代价、甘愿冒 险将其拆毁。生命必须在新的根基上“建造”,并根据全新的房角石来设计、定立余下的建筑。 埃克哈特修士( Meister Eckhart)曾说:“好多人只跟救主耶稣走到半路,下半程没能走完。 ”在当年 皇港修道院(Port Roya)的改革中,据说贵族出身的莫雷尔修女( Madame Morel)甘心放弃她所有的 奢侈享受,唯独不愿交出她私人小花园的钥匙。这一类信徒无处不在,想为自己至少留下一把“钥 匙”;身处游泳比赛,却渴望保留一只脚稳踏池底。祁克果想借《讲演》得着并“建造”的,正是这 一类人。他竭力劝勉他们往前游到水深两万米处:在那里,半心半意就必死无疑,唯靠信心才能存活。 这些《造就性讲演》相当发人深省,会“无条件地要求读者立定心意,做出生死攸关的抉择” 。 《讲演》通常会解读某段经文,如果前几篇《讲演》中已经讲过,也没关系,这一篇中仍会详细分析, 娓娓道来,不遗漏任何角度。正如蜘蛛织网,会先布置好承重的几根细丝,然后再从中心开始,沿着这 一结构向外一丝一线地编织,直到织好整张网,绝不给闯进来的不速之客留任何逃跑的余地。 《造就 性讲演》也查出了逃避主义的隐秘形式,曝光了每一种对世俗的妥协,而把读者带入了信仰生存最 核心的挑战之中。读这些书需要耐心,但如果读者能坚持读完,生命很少有不受其影响的。 祁克果真切并清醒地认识到,人心会本能地抗拒新观念,尤其是这一观念要求他付诸代价高昂 的行动。身为作家,他能体会用恰切的字句表达自己意思的艰难,他还认为,若要再提炼他的文字, 好将他要表达的意思注入别人的思想和意志,就更是要难上十倍。因此,祁克果总愿意殚精竭虑地 修改他的论述,《造就性讲演》在最终出版前,至少经历过三次修订。 丹麦学者爱德华·盖斯马尔( Eduard Geismar)毕生研究祁克果其人其文。他这样评价《清心 志于一事》一书:“在我看来,他所有的著作中,这本书是他与上帝关系最自然直接的流露。任何想 真正了解他的读者从此书入手,定能受益匪浅。”(《祁克果》,爱德华·盖斯马尔,470 页,德语版, Vandenhoeck and Ruprecht, Gottingen,1929)写作这篇《讲演》的目的,是在灵性上预备人行认罪礼, 但作者劝勉的对象却不限于去教会守圣礼的信徒。读者做好预备以后,时刻可以在心中行认罪礼。 祁克果思想的核心,在于个体( the individual)这一主要范畴。他所有的观点最终都得通过同一 道关卡的检验—它能否迫使人面对自己作为个体的主权责任。人必须认识自身固有的责任与整全 的人性,不少哲学、政治、宗教理论都疏漏了这一点,而祁克果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坚守着这一 原则,为要护卫个体的人不受任何错误教导的茶毒。 与其他《造就性讲演》一样,在《清心志于一事》的序言中,祁克果同样把作品献给了“那位 孤独的个体”(hiin Enkelte),然而这本《讲演》却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坦率,彻底阐明了成为“个体” 的意义。在其他很多著作中,祁克果对“个体”的论述都非常委婉迂回,但在这部作品里,他直抒胸 臆,甚至用一整章文字锲而不舍地追问,“你是作为一个个体而活着吗?”这个问题反复出现,几乎 像是歌曲中的一句副歌。 祁克果似乎想为《清心志于一事》写一篇更长的序言。在原序中,他解释了“致那位孤独的 个体”这句献词,强调了个体这一范畴在他思想中的重要地位。后来他在这篇重要序言的基础上 有所扩展,又于 1847 和 1849 年针对同一主题完成了第二篇序言,还在 1855 年添加了一篇后记。 而作者逝世后于 1859 年出版的《我的写作视角》( The Standpoint of My Activty as an Author)一书, 就保存并补录了这三篇文章。祁克果在文中这样评价《讲演》系列:“凡我署真名出版的作品中, 从一开始就会刻意强调个体的范畴。这个写作模式不断重复,几乎成了我著作中的老生常谈。因 此,针对个体的观点并非我后期的发明,而是早已有之。”(《祁克果选集》[ Collected Works],第 13 卷,605 页) 这篇题献的序言中,祁克果笔下 hiin enkelte 的含义远超我们口中的“那位个体”( that individual),最接近的翻译应该是“那位孤独的个体”( that solitary individual)。在他的思想中,个体 独立于其他人而存在,并独自面对他的命运、呼召、永恒,以及那位将他拣选出来的上帝。 笛卡尔曾试图把“个体的我”( the individual I)从人的一切其他经验中区分出来,并以此作为 他思想体系的起

pdf文档 清心志于一事

生命建造 > 灵命进深 > 生命 > 文档预览
86 页 2 下载 1891 浏览 0 评论 1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清心志于一事 第 1 页 清心志于一事 第 2 页 清心志于一事 第 3 页 清心志于一事 第 4 页 清心志于一事 第 5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有 81 页可预览,继续阅读
本文档由 liangzai2021-07-09 16:27:21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恩典在线旨在提供优质的主内资源?( 答案: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