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徒与罪人 一部教宗史 [英]埃蒙·达菲 著 龙秀清 译 商务印书馆 目 第三版说明 致谢 第二版前言 前言 第一章“磐石之上”(约 33—461 年) 一、从耶路撒冷到罗马 二、罗马主教 三、君士坦丁时代 四、教宗罗马的诞生 第二章 两个帝国之间(461—1000 年) 一、哥特诸王治下 二、伟人格雷戈里 三、教廷的拜占庭之囚 四、西部诸帝国 第三章 位于国家之上(1000—1447 年) 一、教宗改革时代 二、从教廷改革到教宗君主 三、教宗权力的顶峰 四、流亡与分裂 第四章 抗议与分裂(1447—1774 年) 一、文艺复兴时期的教宗 二、基督教世界的危机 三、反宗教改革 四、绝对主义时代的教宗 第五章 教宗与人民(1774—1903 年) 一、教会与革命 二、从恢复到回应 三、庇护九世:越山主义的胜利 四、自由面孔下的越山主义:利奧十三世 第六章 上帝的谕示(1903—2005 年) 一、绝不妥协的时代 二、抨击现代主义 三、独裁者的时代 四、梵二会议时代 五、教宗沃伊蒂瓦 六、我们现代的生活方式 录 附录一 历任教宗与对立教宗表 附录二 小辞典 附录三 新教宗如何产生 第二版前言 因为《圣徒与罪人》要出新版,我有机会纠正一些错误(幸好不多),除了第一、二章,其余各章 节我都做了扩写和修订,并及时更新了参考书目。对叙述约翰·保罗二世时期的教廷一章,我做了 大幅度重写和扩充,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与前一版本的判断有较多差异。我还增添了一个简略的附 录,解释约翰·保罗二世在 1996 年制定的选举新教宗的程序。修订过程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初版评 论家们的洞见与批评,特别要感谢帕特里克·柯林森( Patrick Collinson)、诺布尔(T.F. X. Noble)和西 蒙·迪奇菲尔德(Simon Ditchfield)。初版的插图深受好评,尽管出版商考虑到文本本身值得重印而 将它制作成一本插图精美的图书,这为作者带来了赞誉,但也不可避免地会带来某些缺憾。这个版 本不如初版豪华,但我希望书中的大量图片和说明文字能够拓展和深化文本的叙述,而不只是装饰 而已。非常感谢萨莉·萨尔韦森和露丝·阿普林(Ruth Applin)设计了新版封面。最后,我再次诚心 诚意地将本书献给我的妻子珍妮。 埃蒙·达菲 2001 年圣玛利亚·抹大拉节  因某些原因,中文版并未收入这些插图。一译者 前 言 有近九亿人,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个群体,将教宗视为他们的属灵领袖。他的职权象征着 上帝对信徒们的心灵、精神和良知的统治;教宗的话,不仅在权力的殿堂,而且在信徒们的卧房中也 举足轻重。教廷是最古老,同时可能也是最有影响力的人间组织。第一位教宗在约两千年前继承 圣彼得宝座之时,罗马帝国刚刚诞生。当卡罗尔·沃伊蒂瓦( Karol Wojtyla)在 1978 年成为第 261 任 教宗的时候,他所代表的教廷不仅在罗马帝国与拜占庭帝国灭亡之后存留下来,更经历了加洛林高 卢帝国、中世纪德意志帝国、西班牙帝国、大英帝国,以及希特勒的第三帝国。而沃伊蒂瓦本人, 在苏联解体的过程中,同样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在历史潮流中,教宗从来就不只是一个旁观者,而是一个重要的参与者。随着罗马帝国的崩溃, 蛮族起而填补了它留下的真空;在缺乏任何其他组织的情况下,教宗亲自担负起打造西部命运的责 任,扮演了欧洲助产士的角色,扶植了几位皇帝,也罢黜过几位反叛教会的君王。为了维持和平,教 宗曾为殖民强权而将世界划分为已知世界与有待探索的世界两个部分,或将几个国家和大陆拖入 战火,鼓动基督教的西方对穆斯林的东方发动“圣战” 。 因此,在世界史上,教廷的历史是一个最重要也是最特殊的制度的历史。它涉及人类社会和文 化的方方面面。近至当代对有关生与死、堕胎与死刑的道德性、资本主义或核战争等议题的关注, 远到西方艺术史,如委托米开朗琪罗、拉斐尔、布拉曼特与贝尔尼尼的艺术创作,教廷都一直是,并 仍将是人类许多最迫切、最根本,也最为丰富的关切的核心。 本书与六集电视节目相配合,试图概述从使徒彼得到约翰保罗二世时期的整个教廷的历史。 它从追溯加利利的卑微渔夫彼得变成一个王朝的挂名首脑和基石开始,进而描述这个王朝的力量 如何逐渐强大到足以挑战最强大的世俗统治者,直至主宰五分之一以上的世界人口的宗教信奉为 止。本书不是神学著作,但作为一部教宗史,不可能也不应该完全避开神学。我会尽力解释本书涉 及的神学问题,以便非专业的读者能够理解教廷在发展成为一个宗教与政治组织的过程中经历的 重大事件。至于这个演进过程是否合理,任由读者评说,我不想申辩或反驳。当然,对罗马天主教徒 来说(我也是其中一个),教宗的故事是上帝在历史中通过神意关怀人类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纬度,也 是教会本身权力与责任合理发展的必然过程。不过,绝不是所有基督徒都接受这一主张;对有些人 而言,教廷,至少是现代形式的教廷,是一个充满灾难的死胡同,也是基督教分裂的主要原因。对非 基督徒而言,教宗的故事只不过是人类无数故事中的一个,无数表现人类希望和抱负形式的又一种 表述而已。不过,无论读者持何种信念,我希望我的叙述能够为人们理解世界上这一最为古老也最 有影响力的制度提供一个框架。 本书只是一部教宗史( a history of the popes)一尚不敢自称是完备的教宗史( the history of the popes)。以一卷的篇幅来审视一个如此古老、与人类的历史与文化如此息息相关的制度,只能做到 概述而已,没有一个历史学家会声称,他有能力完全掌握一个跨越两千年的速写。历史并不是只有 一个故事情节,因为历史不是根据情节来发展的;而且,教廷一直处于各有其故事情节的诸多不同 的人类故事与事业的中心。当然,主题的确重复发生。在撰写本书的过程中,我发现,教廷不论是单 纯地存在,甚或极度地自我膨胀,都一直有助于确保基督教国度( Christendom)的地方教会具有某种 普世基督教的视野,使它们不致分崩离析而陷入狭隘的宗教民族主义,或完全屈从于世俗统治者的 强权意志;认识到这一点,我深感震惊。从蛮族时代的意大利或加洛林时代的欧洲,到启蒙时代或独  据 2004 年统计,全世界天主教徒为 1,101,930,000 人,占全体基督徒的 50%,世界人口的 17%。—译者 裁时代,教廷都一直保存着鲜活的人类价值观念;而这种价值观,超越了历史返祖现象和强权政治 规则,并证明了那些不受思想潮流左右的真理的客观性。尽管它仍有罪过,尽管它不断压制“错误”, 但在我看来,教廷就整体而言仍是一股平衡人类自由的力量,是一位精神巨人。 我试图保证本书的叙述合理并具有包容性,并使它能够准确反映所涉议题和事件的最新知识。 但不可避免的是,要把这么多的内容压缩进如此狭小的空间,必然涉及激烈而痛苦的取舍过程—我 不指望我关于何为中心何为边缘的判断能够得到每个人的同意。 教宗史的每个侧面,同样也不容易处理。第二章讨论所谓“黑暗时代”的教宗,其中一些材料 涉及复杂的神学问题和陌生的历史,这可能会让一些读者感到气馁。但我还是要较为详细地加以 讨论,因为教廷从东部游离转向西部发展的根本取向,是在这几个世纪里决定的。同样,读到文艺复 兴时期的教宗那一部分,读者可能也会感到惊讶,书中对相对无闻的尼古拉五世的着墨,远远超过 恶名昭著的“博尔贾教宗”( Borgia Pope)亚历山大六世,这并不是因为尼古拉虔敬且受人尊敬,而 亚历山大丑闻缠身且堕落放荡(虽然这些都是事实);而是我认为,比起多姿多彩也更有名气的“花 花太岁”亚历山大来,尼古拉五世的生涯更能告诉我们文艺复兴时期教宗的本质与目标。对此,读 者们不难做出自己的判断。最后,对约翰·保罗二世或其前任时期教廷的本质或重要性,要形成一 个成熟的评估,目前当然还言之过早。与本书的其他部分相比,最后一章提供的更多是有待验证的 即时报道与个人观点。 我力图不用太多的技术援助,以免有碍阅读。为数不多的注释只是为了标明延展性的引文或 可能引发争议的引文,而某个主题更为详尽的文献指南,则可以在书后列出的以章为序或以专题为 序的“参考文献”中找到。 “小辞典”对专门术语提供了简洁的解释;我还附录了一份历任教宗与 对立教宗的年表。 埃蒙·达菲 于剑桥大学圣玛利亚·抹大拉学院 1997 年圣彼得与圣保罗节 第一章“磐石之上” (约 33—461 年) 一、从耶路撒冷到罗马 在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圆顶内围,有一行高达六英尺的大字,这段文字引自《马太福音》第 16 章 基督对使徒彼得说的话:“你是彼得,在这磐石之上,我将建立我的教会,我要把天国的钥匙交给你。 ” 这段文字冠于使徒之墓上,远远地隐藏在高高的祭坛之后,宣示着被亿万基督徒视为彼得在世继承 人所拥有的权威。依据这段文字,一般认为,彼得被基督立为使徒之首和尘世教会之首,这一地位在 彼得的继承人教宗之间代代传承。当教宗在圣彼得圣坛上主持弥撒时,《新约》与现代世界、天堂 和尘世,便连为一体。 教宗与使徒间的继承传统,几乎要追溯到基督教有文字记录之始。180 年,一位早期基督教作 家、里昂的伊里奈乌斯( Irenaeus of Lyons)在捍卫正统基督教时,就确立了这一传统。在他看来,罗 马教会乃是“伟大而辉煌的教会”,“由于其权威地位,各地凡忠信之教会,皆应以它为据”。伊里奈 乌斯认为教会是“由两位荣耀的使徒彼得与保罗创建与组织的”,而教会信仰也是由绵延不绝的 主教绪统承传给后世的,首任主教就是由两位使徒亲自选定并祝圣的。他还一一列出了继承两位 使徒的主教的名字,包括莱纳斯(Linus)、阿纳克利特( Anacletus)、克莱门特( Clement)、伊瓦利斯图 斯( Evaristus)、亚历山大( Alexander)、塞克图斯( Sixtus)等,一直到伊里奈乌斯的朋友、时任罗马主 教伊留德里( Eleutherius,174‐189 年),这个名单是现存最早的教宗世系表。① 现代教宗权位的所有重要申明,似乎都源自福音书中有关“磐石”的说法,以及伊里奈乌斯关 于早期罗马主教的使徒世系的记述。然而,事情并不如此简单。教宗尽管可以借由彼得而将他们 肩负的使命追溯到基督,但对伊里奈乌斯来说,罗马教会的权威来自彼得与保罗两位使徒共同建立 的基础,而非彼得一位。传统认为,彼得与保罗大约 64 年被尼禄处死于罗马,这个说法在 2 世纪时 已被普遍接受;而在 2 世纪末期,到罗马的朝圣者会被引领去瞻仰两位圣徒的“遗迹”,也就是他们 的陵墓与纪念碑:彼得的遗迹在梵蒂冈山丘上,保罗的遗迹则在奥斯大道( Via Ostiensis)旁,位于城 墙之外通往海岸的道路上。但在《新约》中,对这一切并无描述。圣彼得在罗马的生涯与蒙难诸细 节,是由后世传说补充的,其中包括他与异教始祖大西门( Si

pdf文档 圣徒与罪人

神学著作 > 教会历史 > 教会史 > 文档预览
216 页 1 下载 604 浏览 0 评论 1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100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100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liangzai2021-03-24 13:46:24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恩典在线旨在提供优质的主内资源?( 答案: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