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爱语 伴你从痛苦走向自由 The Inner Voice of Love A Journey Through Anguish to Freedom [荷] 卢云 著 刘可渊 译 华夏出版社 致 谢 这本书最先由康妮( Connie Ellis)输入手稿,康瑞德(Conrad Wieczorek)则是本的第一个编辑。之 后后,他们二位都回了天家,每当想起他们,我的内心都充满思念与感激。 为了本书的出版,我的秘书凯慧( Kathy Christie)和编辑苏珊( Susan Brown)做了大量准备工作, 我感谢她们二位负责而又出色的工作。 我还要特别感谢我的朋友温蒂( Wendy Greer)。在过去的三年间,她一直鼓励我出版本书,打消 了我的一切顾虑,使我终于坚定了信心,不再犹豫:而且,她还对书稿提出了许多改进和修订的意见。 温蒂及其丈夫杰(Jay Greer)以及他们的朋友对本书出版在经济上给予的慷慨资助对我是极大的激 励。 我也要感谢爱丽丝( Alice Allen)和艾德(Ed Goebels),他们帮助我处理了出版所需的一切合约方 面的事宜。 最后,我还要感谢双日出版社( Doubleday)的比尔( Bill Barry)和翠丝( Trace Murphy),感谢他们 到多伦多的“黎明社区”( Daybreak Community)来看望我,感谢他们一直以来对我作品(尤其是本 书)的兴趣,感谢他们在手稿的最后准备期给予的耐心及关照。 前 言 这本书是我的私人日记。它写于 1987 年 12 月至 1988 年 6 月间,那是我人生最困难的一段时 期。在那段极其痛苦的日子里,我甚至怀疑过自己是否还能够坚强地活下去。生命中的一切都崩 溃了—我的自尊、生活和工作的动力、被爱的感觉、康复的希望、对神的信心……一个撰写灵性 生活的作家,一个在人们心目中热爱神并带给他人希望的人,无力地瘫倒,完全被黑暗所包围。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当时,我正处于自我价值的迷失之中。曾经赋予过我意义的一切似乎都被 夺走了,面前空无一物,唯有无底的深渊。 不可思议的是,这种状况发生在我找到真正的家之后不久。那时,我刚加盟“方舟精神健康社 区”( L' Arche),成为其“黎明社区”( Daybreak)的关怀者(见译注)。此前,我在大学校园内度过许多 年,却从未完全找到过家的感觉。我在方舟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爱,并且有了一 个安全又体贴的空间,供我在心灵和情感上继续成长。一切似乎都很理想,但就在此时,我崩溃了, 就好像我需要找到一个安全之处来坠落一样。 正当我周遭所有的人都在使我确信他们爱我、关心我、欣赏我,甚至是仰慕我的时候,我却感 觉自己是一个无用、不被人爱和不足挂齿的人。当人们簇拥着我的时候,我看见的却是人类无止 境的痛苦深渊,觉得没有什么值得我为之而活。我刚找到家,却又感到无家可归;当人们赞美我的 属灵洞察力时,我却感到信仰的缺失;当人们感谢我使他们与神更加亲近的时候,我却感到神弃我 而去。就好像我历尽艰辛找到的房子却没有地板一样,内心的煎熬令我窒息。我无法入睡,我会不 能自己地哭上数小时,安慰的话语和道理都不能抵达我的内心。我对他人的问题和困扰也失去了 兴趣,食欲全无,欣赏不了音乐、艺术甚至是大自然之美。我的世界一片漆黑。我内心深处某个地 方发出长长的尖叫,那是一个不为我知的所在,一个满是魔鬼的地方。 所有这一切源于一场友谊的中止。来到“方舟社区”并和那些非常脆弱的人住在一起,我逐 渐放松了内心的警觉,对那些需要关怀的人,我的心更加敞开。在我许多朋友当中,曾有一位以前所 未有的方式打动过我,我们的友谊鼓励了我,我允许自已凭着更大的信任和信心接受别人的关爱和 照顾。对我而言,那是完全崭新的体验,它带给我极大的快乐和平安。就好像我内在生命的某扇门 被打开了,而那扇门在我青年时代和成人生活的大部分时期都一直关闭着。 然而这段令我深深满足的友谊却把我引向了内心极大的痛苦的深渊。因为不久我便发现,那 个为我而开启的巨大空间却不能被开启的人填满。我变得渴望占有、难以满足,且有一种依赖的 心态。因此,当那段友谊不得不暂停的时候,我崩溃了。我感觉自己被抛弃、被拒绝和被背叛了。 事实上,当时各种极端的情绪相互纠结交织。 在理智上,我明白世上的友情无法填满我心中最深的渴望;我清楚唯有神才能给予我所渴望的 东西;我知道在我所行的路上,除了耶稣,没有人能与我同行。然而,在我极度痛苦的时候,以往的知 识并不能帮助我。 我很快意识到,如果不离开我所在的社区,不向那些可以使我重获自由的人们求助,我无法胜 过这种痛苦,它们在精神和心灵上使我衰败枯竭。通过特别的恩典,我找到了合适的去处,那里的 人们在心理和心灵上给予我所需要的关照。在接下来的六个月里,我经历了似乎没有止境的极大 煎熬。但是,负责关怀我的两位导师对我不离不弃,他们就像父母扶持受伤的孩子一样,温柔地引导 我度过一天又一天。 让我惊奇的是,我竟然从未失去写作的能力。事实上,写作成了我挣扎求生的一部分。它使我 跟自己隔开一小段必需的距离,不让我淹没在自身的绝望中。差不多每一天,通常是我的导师一离 开,我就立即写我的“心灵札记”——这些“札记”是受我们会谈所启发,是我给自己的命令。这 些“札记”针对的是我自己的内心,我的初衷只是为自己而写。 在最初的几周,我的痛苦有增无减。藏匿在心中的陈伤旧痛被撕裂开来,早年恐惧的经历又潜 入到意识里。那段友谊的中止迫使我进入自己灵魂的地下室,径直去翻找那些藏匿之物,不顾一切 地去选择生命,而非死亡。感谢两位细心关爱我的导师相助,我终能日复一日地迈着细小的步伐回 归生命。本来我很容易苦毒、怨恨、沮丧并自毁,但这一切并没有发生,都是我心灵争战的结果, 也是这本书所记录的。 重返社区后,我温习了自己在那段“流亡期”写过的所有随笔,心中难免忧心忡忡。一切似乎 都显得太过强烈和原始,我几乎不敢想象,除了我自己以外,这些文字还能对其他人有什么意义。虽 然,我的朋友、双日出版社( Doubleday)的比尔( Bill Barry)强烈感到,我极其个人化的心灵争战能帮 助许多人。我因尚未完全从那段经历中走出来,所以未能把文稿交出去。我没有听取他的建议,却 开始写一本关于鉴赏伦布朗(Rembrandt's)油画《浪子回头》的书。在那本书里,我找到了一个安 全的地方,来表达我在过往的争战中获得的一些启迪。 然而八年后,在朋友温蒂( Wendy Greer)的激励下,我重新阅读了自己的私人日记。这一次,我终 于能够回望生命中的那段历程,并视其为心灵得以深度净化的时期,而正是这样的净化催生了我内 心新的自由、希望和新的创造力。那些我曾不肯发表的“心灵札记”也显得不再那么私密化,甚 至有可能带给他人一些价值。温蒂和其他几位朋友鼓励我,不要再将那段痛苦经历隐藏起来,应当 与那些通过我的属灵书籍而认识我的读者分享。他们提醒我,如果没有那段伤痛经历带来的体会, 我也不可能写出后来的几部作品。他们问我:“为什么不向那些被你的灵性见解滋养过的读者披 露这段历史呢?让你身边或远方的朋友得知那些真知灼见背后的惨重代价,难道不重要吗?让他们 明白光明与黑暗、希望与绝望、爱与恐惧相距并不遥远,让他们知道心灵的自由往往要经过激烈 的属灵争战才能获得,他们不就找到了安慰的泉源了吗?” 他们的问题和激励最终说服了我,让我终于决定把这些文字交给比尔,并呈现在这本书里。我 祈望自己做了一件正确的事。 译注: 方舟( L'Arche)是创办于加拿大的国际机构,由精神残障人士和向他们提供帮助的人组成,它提供家庭式社区 服务,帮助者和被帮助者共同生活,相互支撑,在信仰中营造开放、接纳、理解和归属的氛围,为被帮助者提供 一个生活、发展及贡献的庇护所。方舟在加拿大境内有 27 个社区,由 200 多个“家庭”组成,并在全球 34 个国家有着 130 个社区。1986 年,卢云接受方舟创办人金·凡尼尔( Jean Vanier)的邀请,成为多伦多附近“黎 明社区”(Daybreak Community)的牧师。 致 读 者 这些“心灵札记”请不要一次读太多!它们是在一段宽裕松散的时间内写成的,同样,也需要以 宽松的心境去阅读。 你也不必完全按照其编排的顺序阅读。篇章目录只是给你一点概念,让你便于知道哪一章可 能对你最有帮助。 应当像享用生命中的食用盐一样来享受这些“灵修札记”,盐多了会破坏美味,每次一点点却 能使食物更加可口。 序 一 回家是一生的旅程 范学德 一 早就想写点关于卢云的东西了。这些年来,卢云一直深刻地影响着我的生命,他是我敬仰的灵 性导师。但说起来也好笑,多年前,当我在一本书的目录上看到卢云这个名字后,竟然一眼带过。因 为在我的印象中,还没有听说过有一个著名的华人基督教作家的名字叫卢云。我们华人的翻译就 是厉害,不但把你的书译成中文,连你的姓也得改,归顺到我们的百家姓中。 卢云是老外,名叫 Henri J. M Nouwen,1932 年出生于荷兰。年轻时成为神父,是著名的作家和 神学家,心理辅导和灵修学的大师。他曾任教于哈佛大学、耶鲁大学以及加拿大安大略神学院。 自 1986 年起,加入加拿大多伦多“黎明之家”,服侍那里的智障人士,直到离世。 我第一次接触到的卢云的书,是那本《亲爱的主,牵我手》。读完后很兴奋,这就是我一直寻找 的用心灵写就的书。从那以后,凡是翻译成中文的卢云著作,我见一本,买一本。买重了,就送人。有 时候,薄薄的一本书居然七八美金,我会犹豫一两下,但咬咬牙、还是买,权当是少吃两个汉堡包,反 正我也不吃汉堡包。何况买回来一读再读,没有一本令我失望后悔的。就这样,到现在为止,我的书 架上已经有二十四五本卢云的大作了。 读卢云的书,真有相识恨晚的感觉。要是早信主几年,我一定会飞到多伦多去见他,哪怕见他一 面,谈一次话,亦心满意足了。但晚了。他已经于 1996 年离开了我们。亲爱的神父,你走得太早了。 后来,我终于去了多伦多,并且不止一次、两次,亲眼看到卢云当年为之服务的残障人,我十分 震惊。卢云,这位哈佛大学的名师,教授那些被世人认为最聪明的学生,并且颇受欢迎,居然降到最低, 服务于那些被世人认为是最笨的智障人士,并且认为他在这里才找到了家。不可思议,不可思议。 不,正是如此,正该如此。 《马可福音》中有一个关键句,主耶稣说:“人子来,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侍, 乃是要服侍人,并且舍命,做多人的赎价。 ”卢云来到“黎明之家”后的服侍,不仅改变了他的生命, 也改变了他的写作。他最好的著作,都是来到“黎明之家”之后写的,在那些书中,人可以触摸到生 命——耶稣赐给人的新生命。 二 在卢云众多的著作中,我最喜欢的著作之一是《心灵爱语》。出版人温伟耀说:“《心灵爱语》

pdf文档 心灵爱语

生命建造 > 灵命进深 > 生命 > 文档预览
79 页 0 下载 755 浏览 0 评论 1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如果当前文档出现乱码或未能正常浏览,请先下载原文档进行浏览。
心灵爱语 第 1 页 心灵爱语 第 2 页 心灵爱语 第 3 页 心灵爱语 第 4 页 心灵爱语 第 5 页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有 74 页可预览,继续阅读
本文档由 liangzai2021-03-24 17:13:37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恩典在线旨在提供优质的主内资源?( 答案: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