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真谛 寻找人生真满足 IN PURSUTT OF HAPPINESS Finding Genuine Fulfilrnent of in Life 侯士庭 著 周一心 译 上海三联书店 目 录 致中国读者 作者序 第 1 章 你怎样才能幸福? 第 2 章 在街头寻求幸福 第 3 章 幸福与心灵的宁静 第 4 章 幸福、想象力与童年 第 5 章 幸福治术 第 6 章 后现代世界里的幸福 第 7 章 宇宙是幸福之处? 第 8 章 幸福家庭 第 9 章 真为人也 第 10 章 真正的幸福人生 第 11 章 渴慕上帝 第 12 章 以上帝为乐 跋:以友为乐,与友共享 致中国读者 亚里士多德和佛陀教导说,人可以靠自己的技艺或修炼,生活在一个非上帝所造的世界, 从而获得幸福。然而,基督教所说的幸福是一个敬虔的概念,它是创造主赐给所有因蒙上帝 之爱而爱上帝的人。寻求幸福的人唯独在上帝那里找到幸福,这幸福是丰盛生命的源头,无 论顺境还是逆境,都是如此。 ——侯士庭(James M. Houston) 2014 年 5 月 17 日 作者序 “写一本关于幸福的书?你一定在开玩笑吧?”这是一位知我甚深的朋友的反应。我并 不是活跃型的人,也从未有人认为我个性外向;对于那些把幸福定义为“有乐趣”和血管中循 环着气泡水而非血液的人来说,我更非他们的同类。刺激、新鲜、浪漫、速度和游戏都不在 我的日程表里;我也没用过任何一种“愉快量度计”来测量我的幸福指数。 我的太太已经直截了当地表明,其实对她而言,若丈夫不是在写有关幸福的书,那就是她 的幸福!我的儿女均已长大成人,成为我的好朋友。他们认为,我对生活、对人际关系都太认真 了。所以,在我年老的时候写一本有关幸福的书,现在已成了我们家中的大笑话。那么,我为什 么写呢? 我写这本书,一部分是因为在我人生的许多阶段,曾经有过不幸福的体验。没有任何人生 来就是幸福快乐的,尽管人总是可以达到某种程度的幸福。当幸福的果子进入我们生命之中 时,不但值得高兴,也应该与同甘共苦的朋友分享。我以深切的热忱完成这本书,因为我十分关 心人们在寻求福祉时,是否也同时注意到个人的正直与诚信。我多少还有一个动机,就是在为 自己立传,以便提醒自己:不要再走错路径,不要再走入死巷,更不要在人生旅途中迷失。 这本书也要表达我对以往学生们的感激,包括早先在英国剑桥大学作导师时期,以及后来 在加拿大创办维真学院的二十年间,所接触到的每一位学生。这些可爱的青年男女,因着他们 的奉献和对上帝的寻求,也大大地祝福了我的人生。透过书中所写的真实故事,你将会和我一 样发现,以生命交织的锦绣会是何等灿烂!当我们“给出去",当我们与人建立关系、分享彼此 的故事,而不为一己私利去占有和控制他人的时候,我们的生命就会真正扩展开来。 幸福不是玩笑;幸福乃是人类一件严肃的事情,尤其今日在毒品文化、地球生态毁灭的威 胁之下,如果我们找不到人类幸福的正确处方,事情就会每况愈下,更加不可收拾。可幸的是, 现今也是开放( glasnost)的时代,工商界已采取比较人性化、个人化的经营,所以每个人都要以 一种新的坦诚态度,来认知自己以往的世界观和思维模式已不足以应付这个时代的各种议题。 唯有带着这种诚实的态度,我们才能努力为自己、为下一代营造一个幸福安居的生活。 我的主要论点是,幸福不是一种产品,也不是一项个人成就;事实上,有一种造成毒品文化 和消费主义的商品心态,正在威胁着人们的安危。 “商品心态”使人只关注自身的利益,激发人 的自私和彼此的猜忌,以致互相为敌。这样,怎么可能幸福呢?真正的幸福,是一种满有恩慈的 生命所结出的果实—既是从他人领受恩慈而结出果子,也是因施予爱而结出果子。只有在生 活上与他人与社会建立稳固和健康的关系时,幸福才会临到。 如果上帝就是爱,那么他也是人类一切友谊的源头。因此,我们应该竭力克服信仰上的偏 见,努力成为一个更真实的人,对待他人也是真实的,甚至能以虔诚、正直、开放的心来改变四 周不幸福的人。 在此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太太舍己的爱,她容我关在房间里写书,她是我数十年幸福婚姻的 良伴。这本书里,我用了许多维真学院学生的人生故事作例子,来说明一些观点。我很感谢学 生们允许我这么做,但为了保护隐私,我更改了他们的名字。我感谢朋友和家人一直用爱支持 我的写作,他们丰富了我的人生,令我深感幸福。 我也非常感激琼·努德鲁( Jean Nordlu)小姐和伊利莎白·博克米尔( Elisabeth Bockmueh) 女士慷慨地协助校稿。还有编辑人员罗宾·基利( Robin Keeley)对我不断的鼓励,大力协助本 书顺利出版,在此致谢。倘若书中有任何的错误或者缺点,都是我一个人的责任,与他人无关。 第 1章 你怎样才能幸福? 不要从你以外去寻找真理,而要回归内心,因为真理住在人的内心;如果你发现你的本性飘忽 不定,那便要远离自我,往前迈进,到那理性之光得着其亮光的源头。当你进入了内室,就进入了心门。 欢喜进入内心而找不到邪恶的人是幸福的。 ——奥古斯丁 幸福,不在偶然或意外中凭空而降;幸福乃是一种特定生活方式产生的结果,这种生活方 式包括了纪律和自省,个人的满足感和安全感,灵里的平安和宁静,以及对旁人的影响力。因此, 幸福不是一种时尚,也不是一个偶像,尽管现今社会中有很多人把“幸福”当作时尚或偶像来 追求。 幸福,不是一个目的地,而是一趟有待完成的旅程。幸福绝不是“豁免痛苦”,否则,幸福就 与享乐混为一谈了;世俗文化便经常将二者混淆。 那么,幸福究竟是什么?幸福就是能为自己营造福祉,同时为别人带来和谐与肯定,以及对 周遭和属天事物有深刻的属灵洞见。不过,幸福也是难以捉摸的,它可能是暂时的,也可能是持 久的状态;它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在所有的情感中,幸福感或许是最容易辨认,却最难找 到和最难定义的。不同的人看幸福,就有不同的定义;即使是同一个人,在其生命的不同阶段里, 幸福的条件也会随之改变。 在世俗文化中,所谓的幸福,就是个人的安全感、银行里的存款、稳定的工作或有理想的 生涯规划。幸福就是受人重视,特别是在我们的亲人和朋友面前。幸福是可以坦然与知心朋 友分享,让朋友了解自己;虽然我有软弱,我仍可以信赖他,而他依然理解我。幸福感也反映在对 自我身份的认定上,即使是微小的事,也可以触及我们的幸福感,例如上司对我肯定的微笑、顾 客给我满意的称许。在另一种层面上,环境的影响也会让我们觉得幸福快乐,例如一夜好眠、 朝阳的绚丽、优美的居家环境、聆赏喜爱的音乐等等。这些都是描绘快乐时光的例子。但是 我们若要成为“幸福的人”,特别是连别人都看得出来的幸福,那就需要有更持久与深刻的内 涵。 随着年岁渐长,至少我们中间有些人在观察别人的时候,已学会透视别人平静的面貌和冷 淡的表情,辨认出别人生活中的痛苦和不快乐,尽管他们尝试用笑声来掩饰。与此相反,我们也 可以从某些人满足、平静的态度中,看见他们内在深邃的平安和喜乐,这一类人与那些烦闷无 奈、感情枯竭、对别人无法坦诚,或是忧伤的悲剧性人物互相对照,实在有天渊之别。 本书目的 “你幸福吗?”这或许是一个人能问出或被问到的最严肃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会一下子 将我们引入自己生命的深处;因为它探测我们的价值观、所选择的生活方式、信仰的质量、 对自己内在的感觉、人际关系的深度和特性,以及对亲近的人具有多少影响力。 现代社会中,这个问题每天被人们漫不经心地使用无数次。人们彼此问候:“你好吗?”期 望对方在电梯门关闭之前迅速总结出自己的感觉。我们很少给人足够的时间作礼貌性的回应, 更别提诚实的回答了。尤其是那些全然目标导向、在“崇拜成功”的文化里工作与生活的人, 可能更讨厌这种问候语,因为他早已毁了许多能让他幸福快乐的机会了。 另一方面,那些因为遭到漠视、虐待、贫穷而被剥夺了童年的人,则对幸福感到陌生,觉得 幸福仿佛是另一个星球的东西。我们有时用肤浅甚至虚伪的方式谈及幸福,有时又小心不让 它像一根探针似的刺痛自己、暴露自己的伤口。 疏离感的产生,是因为我们不在乎将别人与自己只作笼统的归类。很多人都不想真正认 识彼此,因为单单处理自己的伤痛和重担就已经够受的了;我们相信自己的生活世界已经够繁 杂,所以不必再对“彼此认识”这件事多花时间,于是便很自然地把自己的注意力和别人的注 意力都转离了情感生活。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对“你幸福吗?”这类问话带有疑惧,因为这问题 会引人专注思考自身的状况,而使生活变得好像更复杂些,倒不如简简单单做个务实的人,每 天安分地过日子。 然而,这实在行不通,要知道,未经省思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本书的目的,即是想帮助大家 认识真正的幸福是什么,也了解它何以在现今文化里日渐式微,我们该如何重新寻回它。因此, 中心目标就是寻觅幸福的真正源头,并且明白我们该为自己的幸福向谁献上赞美。 女低音演唱家费里尔( Kathleen Ferrier)在癌症病重时,曾到瑞士阿尔卑斯山旅行,她因马 特峰的雄伟壮丽而发出惊叹;但是她又伤心自忖:为了眼前美景带给她的幸福感,她竟没有一 个对象可以致谢。这表明:幸福,是要在给予的时候才得到完全。这是我们了解幸福的关键之 一。幸福不能自私地为了自己而紧抓不放;幸福必须与人分享。我们不能“抓住幸福",而且在 自己和别人都能享受到幸福之前,我们必须先“给出去”。 这个理想是许多人未曾体验过的,因为我们住在一个疯狂的世界,不幸福已是常态。这个 世纪也许比之前的任何世纪更不幸福。瞻望二十一世纪,我们必须迫切祈求,让它成为人类的 转折点—从黑暗转向光明。每个人都渴望世界能成为一个幸福的地方,但或许我们得先学会 在自己内心尝到幸福,然后才可能进一步去思想如何使这个世界成为幸福的地方。 什么令你幸福? 社会学家曾经尝试“测量”人的幸福指数,然而很显然,对于什么样的态度、动机和事件 能够使我们感到幸福,人们往往有很宽的范围。坠入爱河的一对恋人,起初看来很幸福,然后, 理想形象开始幻灭,两人逐渐失去对彼此的信任,最后幸福感荡然无存。一位女商人对自己蒸 蒸日上的事业感到心满意足,但是在婚姻破碎后,她顿时失去了工作或整个事业带来的满足感。 此类事件显示出,我们原以为能带来幸福的事,是多么的不牢靠。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将焦 点从问自己“有多幸福”转移到“怎样才幸福"。后者是一个基本的问题,而每个人的答案会 反映出不同的人格类型。 我们常常粗略地说某人“气质”如何,“性情”如何,“人格”类型如何,“性格”如何等 等,其实我们需要细察这样的说法究竟是什么意思。古代人对于性情的分类,是起自公元前五 世纪的“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 Hippocrates)。他发现人类有四种人格气质:抑郁质,多血质(热 情),粘液质(冷静),胆汁质(暴躁)。到了现代,又有其他多种人格分类法。 人格,能

pdf文档 幸福真谛:寻找人生真满足

生命建造 > 灵命进深 > 生命 > 文档预览
153 页 0 下载 424 浏览 0 评论 1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100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100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liangzai2021-03-25 08:44:45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恩典在线旨在提供优质的主内资源?( 答案: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