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生命的友谊 THE TRANSFORMING FRIENDSHIP A Guide to Prayer 侯士庭 著 陈恩明 译 上海三联书店 目 录 序言 中文版序 第一部 祷告的沉寂 第 1 章 世途险恶 祷告沉寂 第 2 章 祷告的挣扎 第 3 章 克服祷告的障碍 第 4 章 祷告的开端 第二部 圣经中的祷告 第 5 章 遨游旧约 第 6 章 活用圣经的祷告 第 7 章 转化生命的良友——圣灵 第三部 进入上帝的心怀 第 8 章 与耶稣基督为友 第 9 章 父子情深 第 10 章 与三一神为友 第四部 上帝子民的祷告 第 11 章 保罗的祷告生活与友谊 第 12 章 上帝的朋友的祷告 第 13 章 祷告的群体 第 14 章 一同祷告 参考文献 附录 序 言 多年来,祷告可以说是我基督徒生活中最弱的一环。我的父亲为人非常虔诚,我非常敬爱 他;然而我对道德的景仰,往往造成道德上的瘫痪,这正是我的难处。我常以为祷告是一种操练, 像赛跑、撑竿跳一类的运动,要努力练习才行。但是,我既不是个运动型的人,恐怕也没有法子 问津祷告生活了。 我就是在自觉无用与内疚的情况下,蹉跎岁月。直到读了初期教父亚历山大的革利免 (Clement of Alexandria,150‐215)的一句至理名言,我才恍然大悟。他说:“祷告就是与上帝相伴。” 这句话改变了我的祷告焦点,使我开始明白祷告是情谊多于苦功。自此以后,祷告不再是在乎 争取表现,而在乎培养关系。 同时,我们又学得另一项重要的真理:上帝呼召我们,为要借我们的弱点、用我们最不济 事的一面,带领我们经过自身的软弱、寻找人格的缺陷,叫灵命茁壮长大。这个发现,使我豁然 开朗,矢志要以祈祷与上帝相伴,以此作为我人生首要关注的事。祷告对我来说,比任何公开的 侍奉,更为重要。我和很多人一样,只是一名祷告的新手,谈到挣扎的经验多于掌握成功的窍门。 或许我们根本不可能谈论祷告的“技巧”,正如我们不能自命活得有智慧一样。有些多年专 注于祷告的人,坦承他们只沾着祷告真义的皮毛而已。就我们来说,我们盼望边做边学,因为做 人尚且是活到老学到老,何况是学习“与上帝相伴”呢? “祷告”涉及神学与伦理两方面,需要思想,也需要行动。祷告生活深受我们的信仰和行 为的影响,而我们祷告的特色也由我们对上帝的认识和经验所决定。我们将会在本书看见童 年时代所接受的情感教育如何塑造我们对上帝的态度。故此,有人说:“你信什么样的上帝, 就作什么样的祷告。” 今日倡谈灵修冥想之际,越发有必要重申基督教的祷告真义,以别于其他宗教的祷告。本 书对基督教祷告的定义是:借着圣灵、透过圣子、达于圣父的祷告,这是本书的结构。书中主 要的篇章正是围绕着这几个主题。 除了正确的思想之外,祷告还受到正直的生活所引导。真正的祷告意味着我们要按照与 上帝相伴的方式去生活。事实上,祷告乃是表达了上帝的某些性格。圣经说:“神就是爱。”中 世纪作家里沃的埃尔雷德(Aelred of Rievaulx)将这句话译作:“神就是友谊。 ”祷告即是对上帝 的深情大爱的回应。本书将“友谊”和“祷告”相提并论,原因在此。 我们祷告,乃是让上帝住在我们里面;在最深之处,上帝的灵住在我们里面,也透过我们去 祷告。十七世纪法国大主教芬乃伦( Francois Fenelon,1651‐1715)说:“教我祷告,请你自己在我 里面祷告。”倘若这是我们经常的祷告经历,我们整个人将会焕然一新。 祷告带给我们的改变过于我们所知的。克尔凯郭尔(Soren A. Kierkegaard,1813‐1855)说: “祷告并不能改变上帝,但祷告可以改变祈祷者。 ”祷告不是“向上帝报告”,因为这好像他对 我们所遭遇的事、对我们的思想和感觉茫然不知。相反地,我们祷告“愿你的旨意成就”,以 致我们这些祷告的人,在与上帝相伴之时,开始脱胎换骨,整个人都被祷告的生命和精神所塑 造。 祷告所带来的伦理方向乃是本于这种觉醒:我们这些得着重生的人,也当受教重新做人。 作为一个新人,我们正处于一个不断改变的过程之中,远离旧的人格和性情,要成为一个合乎 上帝造人的本意的人。 这本书之所以能够成形,有赖于众多友人给我的帮助,及我从教牧辅导中所得的亮光。书 中提及的辅导事例乃是拼合多次辅导的经验而成,并不代表某一个人的情况。关于辅导过程 中的机密谈话,我一概不予透露。 父母亲敬虔的榜样,深深铭刻在我心,是他们教导我祷告的。在温哥华和美国华府的基督 徒商人早餐祷告会,也使我收益良多,这些祈祷小组使我在自己的生命中将祷告和友谊结合起 来。 此外,我所任教的加拿大维真神学院修读我所教的祈祷课程的同学们,多年来不断使我受 益。我的同工们,诸如博缪(Klaus Bockmuehl)教授、杜伦·比尔( Bill Drumbrel)教授、巴刻(J. I. Packer)教授、瓦特其( Bruce Waltke)教授曾对本书初稿予以校正。他们的建议我欣然接受了, 但这并不等于他们需要为书中任何错误与不足之处负责! 我也感谢诺伦得小姐(Jean Nordlund)打字的辛劳。最后,为了妻子的爱心和耐性(她是我祷 告生活的老伴),也为了我们的儿女(他们也是我主里的朋友),他们都为我带来极大祝福,我要 衷心感谢。他们为了使本书得以问世,舍弃了多少个共享天伦的晚上,我要说:谢谢! 侯士庭 1988 年 中文版序 《转化生命的友谊》中文版得以问世,使我十分欣慰。我希望这本书能在信仰上带给读 者更多的肯定,对上帝有更新的洞见,能与上帝建立更亲密的爱。 这是一本论及属天福分的书。虽然我知道,中国人对“天堂”、“天国”等观念总觉得很 抽象,可是圣经所启示的上帝,却非如此。他是可以修复我们在世上各种受伤关系的一位密友。 这本书将告诉你如何与上帝更亲密。在中国儒家的思想里,“关系”是一种责任,需要“克 己复礼”,“礼”维系了一切人际关系。然而,基督教的人际关系是发乎自然的,“我们爱上帝, 因为上帝先爱我们”,这是发自内心的情感而非责任。 这也是一本论及与上帝建立个人关系的书(其他宗教认为神是非位格的)。向真神的真祷 告,是基于这位上帝自我启示的本性,借着圣灵、透过圣子、达于圣父。因着上帝的本性,我们 才可以祷告,基督徒的祷告彰显了上帝的本性。 然而,神人之间却有罪的阻拦,使我们不能享受、不能欣赏上帝的爱。在本书第 1 章,我们 探究了祷告的阻碍及对祷告的误解,这些困难是从那些已将我们伤得体无完肤的本性而来的。 我们罪的本性,需要上帝完全的爱来医治,并使我们的人际关系得以修好。这样,我们才能欣赏 到圣经中启示的上帝,并与他建立亲密的关系,与他相交。上帝把他圣洁的本性赐给我们,使我 们成为他家里的一分子,得称为他的儿女,我们可以因此称他为“阿爸”,我们的生命也因这友 谊得以转化。 侯士庭 1992 年 12 月 加拿大维真神学院 第一部 祷告的沉寂 第 世途险恶 1章 祷告沉寂 摸着自己的心门,就摸着神国的门户。 ——约翰•屈梭多模(John Chrysostom,344‐407) 谈论祷告的书籍已经不胜枚举,何必再添一本呢?答案是:今日世界的现象就是祷告贫弱,所以, 我们有必要提出许多不同的祷告路径。另一方面,人们对祷告书籍的需求越来越多,这也清楚反映 出现代人渴望借着祷告与上帝有更深入的交通。 渴求更丰盛的人际关系,与渴求更亲密的人神关系,是息息相关、相辅相成的。从水平面到垂 直面,再从垂直面到水平面——友谊与祷告、祷告与友谊,二者有着恒常的互动。假如我们不能和 周围的人保持长久的关系,恐怕也很难和看不见的上帝有深入的关系;换句话说,若我们与人的关 系触礁了,显然地,我们也无法自夸与上帝的关系是甜蜜温馨的! 今日很多人没有朋友,也没有上帝。或许这就是心理治疗师(谑称“要收钱的朋友”)在西方社 会大行其道、被奉如神明的原因吧!我们的伤痛皆由恶劣或失当的人际关系造成,而且几乎无一例 外。人类的普世经验是:人因着关系被造,我们需要别人,却又容易伤害别人。 两个流浪汉 贝克特(Samuel Beckett)名剧《等待戈多》(Waiting for Godot),把“关系”的矛盾(我们渴望关 系,却又一直在破坏关系)表达得淋漓尽致。两个名字奇特的流浪汉,弗拉第米尔(Vladimir)和爱斯特 拉冈( Estragon),在旷野的一株枯树旁等待。一边等待一边焦虑,忧心是否等错地方,或是等错日子。 这就像很多人祷告时的心情,他们无法确定做得对不对,也不知道是否会有结果。 两名流浪汉等待的是“戈多”,却不敢肯定这名字对不对。到底是叫“上帝”(God)?还是“戈 多”(Godot)?或是他们又被骗了?天晓得!因此,他们抱着患得患失的心情等待。不过他俩都有一个 很深刻的认知:只要戈多一出现,他们的人生就有转机,而这很可能就是他们一生希望寻求的。 祷告就像这样,在患难中呼求上帝的帮助,是人之常情,没什么困难。但更深一层来说,祷告更能 让我们觉悟到自己被造的目的,是要与上帝沟通。这个觉悟使我们从愁困中得解脱,并且获得指引 和灵感。流浪汉继续等待,他们内心的空虚表露在爱斯特拉冈的抗议中:“什么都没有!没有人来, 没有人去,闷死了!” 他们的生命没有什么内容,他们开始怀疑自己的存在,而且不安与不信任的感觉,开始侵蚀他 们之间的关系。有一次,弗拉第米尔因为感到孤单,就把熟睡的爱斯特拉冈叫醒,这个举动使对方相 当不悦。当爱斯特拉网完全清醒后,索性将刚才的梦境告诉弗拉第米尔,可是弗拉第米尔不想听, 所以,爱斯特拉冈很悲愤地呼叫说:“我做的梦,连你都不想听,还有谁听呢?” “把梦留在你的心里吧,你知道我无法忍受这些东西。 ”弗拉第米尔回答。 过不久,弗拉第米尔想安慰一下同伴,就用比较柔和的态度伸手拥抱他。 “别碰我!”爱斯特拉冈喊叫,“别问我任何话,只管陪着我就好。 ” 就这样,两个极度渴望友谊的人,却无法彼此给予和接受。而戈多一直没有出现,自始至终都是 一个谜。 或许这也说明了我们对友谊和祷告实在是没有把握。若我们不相信祷告能越过天花板,若我 们的人际关系只是肤浅的,我们就很容易开始质疑自己生命中还有什么是真实的。然后我们就开 始戴上面具,防止别人看见我们的软弱和迷惘。 “你今天好吗?”“喔,还好,谢谢!”心里却一直在淌血。 两个好朋友 不同于《等待戈多》所表达的绝望,阿尔布雷特·丢勒(Albrecht Durer,1471‐1528)的名画《祷 告的手》,其背后蕴含着两个好朋友的故事。据说 1490 年有两位新进的艺术家,他们是好朋友,其 中一位是丢勒,另一位是耐斯坦(Franz Knigstein)。当时两人的生活相当穷困,为了成为艺术家,必须 充分利用时间干活维生。然而工作的辛苦和忙碌,影响了他们的艺术训练。 面对困境的无奈,他

pdf文档 转化生命的友谊

生命建造 > 灵命进深 > 生命 > 文档预览
171 页 3 下载 753 浏览 0 评论 1 收藏 3.0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100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100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本文档由 liangzai2021-03-25 09:29:59上传分享
给文档打分
您好可以输入 255 个字符
恩典在线旨在提供优质的主内资源?( 答案: )
评论列表
  • 暂时还没有评论,期待您的金玉良言